首页

黄金圣水论坛

时间:2025-05-25 22:26:47 作者:中标率低至 0.013%?“千企竞标”现象为何出现 浏览量:49899

  中新社广州7月16日电 题:从“北上南下”看大湾区融合发展新态势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跨境理财通”“港澳药械通”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顺利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硬联通”“软联通”持续加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深中通道(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珠江两岸“串门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深中通道自6月30日开通以来,车流量保持高位运行,珠江口东西两岸掀起“串门热”,有力促进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

  近年来,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推动下,大湾区建设热潮翻涌,11座城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迈上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台阶,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从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间,大湾区经济总量新增3.2万亿元,相当于“新造了一个深圳”——2023年,深圳GDP达3.46万亿元;同期,大湾区新增常住人口约1600万人。

港珠澳大桥(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优质生活圈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实施,“北上南下”双向奔赴热潮不断,为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自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7月7日下午,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大湾区融合迎来新里程碑。

  香港中文大学肿瘤病理博士后陈博南是珠海市博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他表示,自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他几乎每周都会从香港过桥前往珠海。以前这样的行程至少需要半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科研工作的时效性,为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便利。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曾经杂草丛生的滩涂上,一栋栋产业楼宇拔地而起。更引人关注的是高端科创资源的加速汇聚,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名科研人员。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告诉中新社记者,大湾区加快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要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他希望充分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

  明年合办全运会

  逾5年来,广东积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比如,广东推动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覆盖经济、教育、科创、民生、就业、政务等各领域;联合港澳先后发布183项“湾区标准”;持续推进职业资格认可,累计超39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

  2025年,粤港澳将首次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有望进一步加速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我们将与广东方面探讨体育场馆的使用,通过引进更多国际赛事,在大湾区建立更多体育IP品牌,从而推动三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消费。”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近日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足球交流赛开幕式上说。(完)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河北廊坊燕郊发生爆炸 当地市民称有楼房发生坍塌

“中行开平案”事发在2001年,当时被称为新中国最大的银行资金盗窃案,涉案的中行开平支行前后三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三人出逃。

中国家电受青睐!手机、空气炸锅等热卖德国商超

三、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尼方忆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尼方坚定支持中方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努力,反对“台湾独立”。

中新社携手中阿卫视打造《文化中国》第三季来啦 听“科目三”小伙如何讲中国故事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引入法国,法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但赵氏孤儿所蕴含的人性力量仍然能折服法国人。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荷兰小说家高罗佩写了《狄仁杰奇案》,让狄仁杰成为西方推理小说殿堂中的一员;日本历史小说家宫城谷昌光写了一系列春秋历史小说……这些作品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尽管外国作家对中国历史的理解程度各不同,但他们都能敏锐提炼出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共通之处。

空地协同 读秒出击

小柯在17岁时开始接触医美,高三时做过双眼皮手术、玻尿酸注射等项目。“当时考试考得好,我妈问我有什么愿望,我说我想剌双眼皮,后来爸妈共同出钱,我就去做了。”面对“为什么”的问题,小柯很坦然:“我从初中开始就贴双眼皮贴,每天都要贴,觉得双眼皮好看……当时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自信。”现在小柯已经24岁,随着自信心的增长和对医美项目认知的提升,她不再频繁动刀。

从山东到贵州 2000公里寻亲找到“另一个自己”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留学生部的中文老师申亚青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夏令营期间承担中文课程,是全新的体验,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打动了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